咨询电话:023-6187-9228
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案例观点 >>特色案例 >> 以劳动教育铸就工匠精神——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典型案例
详细内容

以劳动教育铸就工匠精神——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典型案例

时间:2021-05-01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阅读

一、以劳树德,做好顶层设计。

在教育教学过程中,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力求“劳动教育”与专业知识并重,将劳动教育课列入教学计划,设立了劳动周,计1个学分。把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,劳动教育成绩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,也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、评优评先、党员发展、毕业求职的重要依据。实施“课堂思政三分钟”育人工程,所有任课教师在课前三分钟讲思政的典型做法中渗透劳动教育思想,让学生清楚今后所从事的岗位、工作的场所与环境、所需要使用的劳动工具、工作的对象是什么。这样就会降低一些学生的心理预期,让他们从一入校就树立一种理念,即高等教育是一定要与劳动结合起来的,劳动既是回报国家与社会的需要,也是自己今后安身立命的需要。同时,学校坚持劳动教育和工业文化相结合,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,形成教育合力,推进劳动教育在职业院校生根、开花、结果,着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大力提升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养质量。

二、以劳强体,磨炼意志品质。

学校利用劳动周,积极组织开展“爱学校集体劳动活动”,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一周义务劳动的时间,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劳动岗位,如校园环境卫生清洁、学雷锋活动、第二课堂活动、服务校级或学院级大型活动等。各劳动岗位都有专人老师负责,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,把劳动岗位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。在老师的引导下,同学们转变了思想观念,把“要我学”内化为“我要学”,他们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和将来的学习结合起来,把社会的发展与自己能力和特长的培养结合起来,在不同的学习体验中激发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。学校还结合所学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、专业服务、社会实践、勤工助学等,重视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方法应用,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。学生在为集体、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,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、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及团结协作、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。

三、以劳育人,提升综合素养。

学校推进传统文化、传统美德、大国工匠、劳动模范进课堂、进头脑。组织开展了以劳动教育为题材,自编自导了一系列精彩节目,让学生在文艺活动中发现劳动之美,弘扬劳动之美。学校通过举办“劳动最美丽,奋斗最幸福”主题教育报告会、征文等活动,引导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,培养勤俭、奋斗、创新、奉献的劳动精神,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。同时,学校将“高严细实”的管理理念落地生根,依托复转军人辅导员队伍,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化,强化日常行为养成,形成“直线+方块”半军事化管理育人工作典范,同学们在叠军被,整理内务过程中更加理解劳动精神,珍惜劳动成果。

四、以劳增智,促进技能提升。

学校聘请企业的杰出校友为客座教授,如广东茂名石化的石化战线巾帼英雄、十八大、十九大代表、大国工匠、首席技师张恒珍,成立了以“张恒珍大师工作室”为代表的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,经常邀请杰出校友来学校为学生作报告和技能展示,言传身教工匠精神,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职业理念和职业使命,使“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者最美丽”的理念和“工匠精神”在学生心中扎根,最终培养学生“择一事,精一技,终一生”的匠人之心,技能水平在严格的训练和现场实践中得到提升。

 

 


Copyright    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 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

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   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    ALL Rights Reserved

  • 电话直呼

    • 023-6187-9228
技术支持: 盛世汇博 | 管理登录
返回顶部 seo seo